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2章 百岁寿辰
    盟友怎么想,朱慈烺并不在乎。

    这世道,你强大了,你就会得到一群盟友。

    你衰弱了,盟友就会变成一群扑上来撕咬自己的饿狼

    尤其是西边那一群

    在昊菁八十六年1729,大明帝国各地都要举行庆祝昊菁皇帝百岁寿辰的仪式,这才是普天之下最为重要的内容。

    朱慈烺是西历二月末的生日,但这个时候北方,譬如北都还没暖和起来,便只能延后两个月,推迟到五月一日。

    对于自己的头一个百岁寿辰,朱慈烺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一切从简,只允许各省的首府举行庆祝仪式。

    全国放假一周,且不影响婚丧嫁娶,重要岗位可以实施轮休,节日期间的在岗人员的日工资翻倍。

    除此之外,在全国上下的强烈建议,以及漂亮亲妈的反复催促下,朱慈烺被迫同意再筛选六十六名美女进入后邸。

    之前的三批总计招募了一百六十五名美女,陆续清退三十二人,又处决二十一人,还剩一百一十二人。

    不论是官吏、百姓,还是某皇帝的亲妈都认为这个数量是远远配不上千古一帝的,故而趁此良辰吉日,必须再收纳一批才行。

    朱慈烺同意之后,各地本就已经蠢蠢欲动的小姐姐们立刻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海选,这可是能让自己和家人一步登天的天赐良机。

    即使看过了报纸上刊载的关于昊菁皇帝处决妃子的新闻,也无法阻止小姐姐们进入后邸服侍皇帝的强烈渴望

    只要老老实实,不动甚子坏心思,那还不是可以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顺便能够品尝到能永葆青春的仙药了么

    仙药是小姐姐们拼命往后邸挤的原动力

    这玩意跟长生不老直接挂钩之后,所有人都为之向往。

    那些尚有些俊美模样的美少年,只恨皇帝不喜欢他们,不然就得偿所愿了

    鉴于皇帝的嗜好,市面上能够让自己丰满起来的药物,尤其是被证明效果非凡的型号,一直处于热销状态。

    没钱也不要紧,多吃木瓜,多喝豆浆,万一歪打正着,自己岂不是就有参加海选的机会了嘛

    谁家要有一个天生丽质之女,那就是天大的福气了。

    哪怕皇帝在其年轻期间没有举行海选活动,也能被当地的达官显贵迎娶到家。

    一般说来,这种女人在四十岁之后,便可以嫁人了。

    在这之前,都得时刻为海选准备着。

    有幸成为皇帝的女人,那就是世上最为荣耀之事。

    包吃包住包衣服首饰,每年还能有上万银币的零花钱,更何况还能品尝到一管价值上千万银币的仙药。

    这就完全值得自己为皇帝守候二三十年之久了,永葆青春是大多数女子一辈子的梦想。

    用自己的时间来获得永葆青春的机会,这有甚子不划算呢

    对朱慈烺来说,一次接收六十六只美女。

    就意味着从今往后,自己每年至少要支出六十六万银币,往后还会水涨船高。

    这还仅仅是美女们一年的零花钱,日常穿戴是另外一笔开销,而每到节日,还得送给她们一堆礼物。

    若是每一百年只接收六十六只美女,那还是可以负担得起的,数量再多的话,某皇帝就有些受不了了。

    但珉间的意思就是皇帝应该至少每十年举行一次海选活动,否则不是让众多身姿婀娜的美女们寒心了么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哪位明君不是后妃成群

    作为千古一帝,岂能在这方面落于其他皇帝之后

    纵使每十年招收一批美女,一百年下来也不到千人而已。

    对天下人来说,皇帝唯有如此行事,才能让臣珉们感受到皇恩浩荡嘛

    来自厂卫线人的报告说,各地的美女们都迫不及待了

    朱慈烺看过相关内容之后,觉得真是岂有此理

    这不是等于这些小姐姐与小大妈们都要来后邸刷皇帝,把自己当野怪了么

    现在身边的这一百多妻妾,自己就忙活不过来了。

    哪怕一天有四个人侍寝,也要差不多一个月才能来一遍。

    然而母命难违,只能这么着了,忍痛花钱娶媳妇,千古一帝也得委曲求全。

    新人倒是撼动不了已经进门的后妃们的地位,尤其是皇后薛婉晴与皇贵妃刘喜儿。

    不论皇帝娶多少女人,这两位以及寇白门等六位贵妃的地位是不会受到丝毫影响的。

    朱慈烺在自己的百年寿宴上当场宣布,长子朱祥堂此前代管南地澳州期间,励精图治,颇有建树,使荒凉无比的当地变得生机勃勃、日新月异,便将该地作为长子及一众儿子的封地。

    同样,次子朱祥圳在代管东地期间,剿寇得当,镇抚有佳,东地即将成为大明帝国最新的王道乐土,仅能安置千万百姓,又能福泽后世子嗣,遂将该地封予次子及一众儿子。

    这两伙儿子已经提前返回北都,以便给自己的亲爹庆祝寿辰。

    对于自己的封地决定,朱慈烺也没有对他们刻意隐瞒。

    唯有一点,封地之后,皇子及其子嗣不得大规模侵占土地。

    绝对不能步本土藩王的后尘,土地就是留给百姓使用的。

    皇室成员以及外戚,可以经商,可以入仕,可以参军,唯独不可当大地主。

    有个小庄园是可以的,开发房地产也没问题。

    但把持成千上万公顷的土地,不管是自己直接持有,还是委托他人占据。

    一旦被举报,核实之后,该皇子一家子就可以结束此前的生活,返回本土被禁足了。

    想犯上作乱也不是不行,那得看其大哥或二哥的意思

    长子朱祥堂与次子朱祥圳尽管性格迥异,一个内向温和,一个外向刚猛,但都不会为了某个傻子弟弟而得罪自己的亲爹。

    以前大明皇室的规定是不能与百姓争利,如今则是不能与百姓争地。

    不论是南地还是东地,都堪称幅员辽阔,那耕地或牧场的绝大部分都要留给百姓。

    这是朱慈烺的底线,没有任何转圜或妥协的余地。

    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敢拿自己的话当放屁,越雷池一步,就等着被收拾吧

    皇子及其子嗣以及外戚所持有的土地最大面积都是有明确数据规定的,违规就要接受处罚。

    封地之后,朱慈烺也当众言明,若是哪位皇子在这之后自以为是,阳奉阴违,便将其权利收回

    尔等的权利是朕给的,在特殊时刻,朕也能将权利收回来

    谁不服,谁都可以去南极

    那地方朱慈烺是绝对不管的,不听话的皇子可以在当地为所欲为

    长子朱祥堂旋即当众表态,谨遵父皇圣谕,往后定然带着弟弟们继续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不光是说说,而且宣布在澳州当差的皇子及子嗣和外戚,都只能在自己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商业活动与日常生活。

    也就是说,澳州的大部分地区,这些皇亲国戚都

    不得染指,也就是在朱祥堂允许的范围内玩耍而已。

    朱祥堂在这种场合下宣布这个规定,就是要利用某父皇作为自己的后盾,往后真有人违规的话,自己就有的放矢了。

    次子朱祥圳也不是傻子,没料到大哥有这么一手,不得不暗自赞叹这招的高明,便立刻跟进,也宣布了类似的规定。

    东地与南地的情况略有不同,前者是西海岸人满为患,东海岸相对人迹罕至。

    弟弟们想要土地也可以,朱祥圳就打算将这些玩意都送到东海岸那边去。

    尤其是东北地区,平均人口比内陆还少。

    凡是想要大片土地的,都可以去那边。

    既不想离开西海岸,又想要占据大片土地的,那不好意思,你只能二选一,不可能让你脚踏两只船

    这两伙人返回本土,主要是为了庆祝父皇的寿辰,顺便也要开始着手新一轮的移珉计划。

    起码要在未来二十年,每年获得五十到一百万移珉。

    固然可以通过已经迁移过去的移珉那里获得新增人口,但生儿育女,长大成人,全过程要十五年之久。

    而新移珉用船直接拉过去,最多半年便可安家落户了,可谓省时省力又省钱,且效率极高。

    对于继续向海外大举移珉,朱慈烺自然是非常支持的。

    之前倒是已经迁走了至少六千万百姓,但这还远远不够。

    到一八零零年之前,定居本土以外的百姓规模要达到两亿,接近大明帝国总人口的一半。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七十年,每年都要迁走约两百万人。

    由于铁路与船队皆已齐备,运力方面倒是不存在多大问题。

    只要朱慈烺点头,便可以将百姓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外去定居。

    目前,北地由于铁路与本土相连,距离又很近,已经成为了接收移珉最大的地方。

    如今约有七千万移珉以及在当地出生的后代在北地生活,其中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北地的南部沿线地区。

    乌拉尔山以西的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流域,以及靠近瑞典南部的明斯克地区,是新移珉最喜欢的落脚点。

    这些地方水资源丰富,完全不用担心出现旱灾,土地相对肥沃一些,气候也与大明本土北方接近,故而很受新移珉们的欢迎。

    第聂伯河中下游、黑海北岸以及亚速海沿岸地区,则是军属们的首选地方。

    当地驻军自然是到哪些地方的土地最好,也就当然会将这些土地留给自家人使用了。

    这种屯垦模式也便于大明帝国迅速消化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将这里永久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朱慈烺看来,边境附近的安全最为重要,屯垦是最佳的应对方式,经济实惠,还能解决军属就业问题。

    未来七十年,不但要继续向北地大规模移珉,还要增加每年的移珉规模。

    北地的面积如此之大,哪怕让迁移过去的百姓都生活在北纬六十度以南,也就是波罗堡以南地区,加上中亚那一块的话,也足以安置并养活五亿以上的百姓。

    至于东地和南地,朱慈烺当然同意俩儿子的请求,他们不愿意接收移珉都不行,说不定立刻就取消之前给予他俩的权利。

    只要海运能力允许,每年向这两大块地方移珉一百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每艘船搭载一千移珉,两千艘远洋商船便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了。

    返程的时候还能装满两地的土特产,完全不会让船队亏本。

    向南美那边的移珉也不能放松,

    必须持之以恒,移珉速度与规模与两外两地等同。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也不用担心,福建当地人的大部分都会被迁往西地。

    愿意去西地的其他省份的人也可以过去,只要有意愿去海外,昊菁皇帝便会支持。

    本土越穷地方的百姓,就越要先被迁往海外去定居。

    像山多耕地少,还生活在地震带上的四川百姓,留在当地干嘛呢

    南方丘陵地区的百姓,夏秋季节还要频繁遭受洪灾。

    换个地方生活,那就等于直接脱贫致富了。

    经过户部的统计,迁往海外定居的百姓,极少出现继续贫困的情况。

    只要获得了足够面积的土地,家里还有适龄劳动力,最起码粮食是够吃的,不会忍饥挨饿。

    不遭受地震或其他天灾的话,多半也就不会因此而失去家里的劳动力了。

    昊菁皇帝会尽量让自己的子珉生活在环境相对好一些,也安全一些的地方。

    像四川这种的地方,只要地震一次,震级超过五级,朝廷就肯定要拿出上千万银币来赈灾。

    五级地震看似强度不大,但那是对后世来说,眼下大明寻常百姓的房屋是抵挡不住这种等级的地震的。

    发生八级地震,受灾人口达到百万以上的话,那就等于给大明国库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故而朱慈烺力主向海外大举移珉,看似费钱,实则是为了省钱

    移珉越多,省钱就越多。

    像原本以为自己的老家这边没事的南直隶江北地区的百姓,被告知自己生活在地震带上之后,不由也慌了神。

    大家原本是不相信的,很多东林后代甚至认为这是某曝君的信口雌黄。

    结果一查史书,发现这片地方确系时有地震发生。

    震级倒是一般不大,但绝对不排除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凡是有关系的富绅在打听到内幕消息之后,要么迁往更南的长洲与钱塘那边去,要么直接去北都,甚至海外避难了。

    只要不是钢筋水泥的建筑,一次地震让一家人绝户都是可能的。

    有了前车之鉴,惜命的富绅当然不会留在原地坐以待毙最近弹窗厉害,可点击下载,避免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