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28章 那点珍贵无比的时间
    中都护在骂左骠骑将军。

    他骂左骠骑将军是王八蛋。

    虽然不明白王八蛋是个什么东西,但看起来中都护非常恼怒左骠骑将军就是了。

    不过姜维和柳隐当作没有听到。

    反正那种层次的事情,他们想要参与进去,还差了那么一点点资格。

    而且两人对魏延也没什么好感。

    反而是更喜欢亲近中都护。

    柳隐自不必说。

    他是由中都护的右夫人举荐,这才能进入军中,最后在街亭一战成名。

    而姜维嘛,当年同与中都护接受丞相传授兵法,算是半个同门师兄弟。

    后面虽说与魏延共事过,但放眼整个大汉,又有几个能忍受得了魏延的脾气

    所以二人现在更关心另一件事情。

    “中都护,我们现在怎么办”

    虽然情况紧急,但中都护的到来,仍让姜维和柳隐的眼中,隐隐泛出兴奋的光芒。

    没错,上党的情况是很让人担心别人或许会很担心。

    越是对军中之事不了解的人,越是会担心。

    但对于姜维和柳隐这些军中人士来说,心里反而是更有底

    只要中都护在,一切都会好转起来的。

    这是这么多年来未曾一败的中都护,深深烙在军中将士心底的信念。

    而且大汉将士这么多年树立起来的强大自信,也不是一个区区上党之失就能击溃的。

    越是在军中呆得越久的人,这种信念就越是强烈。

    当然,两人的兴奋,主要不是因为这个。

    而是因为另一件事情

    中都护过来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终于有立功的机会了

    “怎么办”冯都护又给自己灌了一大碗水,说道,“很难办。”

    姜维和柳隐二人皆是一怔。

    又重新躺回椅子里面去,冯都护面无表情地说道

    “我从南线匆匆赶到东线,现在连上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能做出什么决断”

    “所以只能等了。等上党、河东,甚至太原那边,把军情都汇集过来,我才有可能做出判断。”

    事发突然,幸好有镇东将军出面,这才暂时稳定了人心。

    但镇东将军终究不是中都护。

    中都护府虽带了一个府字,平日里也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但它仍是带着战时的典型特征。

    那就是如有必要比如现在这种情况中都护亲临前线指挥大战,常常需要把长安中都护府的属官调过来,组成流动中都护府。

    中都护在哪里,哪里就是真正的中都护府。

    正如中都护说的那样,他匆匆赶至潼关,消息的传递没有跟上。

    最重要的,是参谋团还没有跟随过来。

    这些都要时间去调整。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无线电卫星。

    消息的传递,就算是最快的传骑,那也是有延迟时间的。

    更别姜维柳隐等人,只能知道大略的消息。

    冯都护不可能初来乍到,就立刻掌控全局的准确战况。

    就算是掌握了汇总了前方的全部信息,还得根据情况,判断战局,调动各军,调配物资。

    种种繁琐之事,想要没有延误地处理好,肯定需要一个团队。

    至少对于冯都护来说,他需要他的参谋团。

    听到冯都护的话,姜柳二人心里刚兴起的一点兴奋就被浇没了。

    看到二人的神色,冯都护又岂会不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

    他呶了呶嘴

    “伯约,你好歹也曾跟着丞相学了兵法,我问你,为将五德,是哪五德”

    姜维不明白中都护为什么这个时候问起兵法,但还是下意识地就是挺直了腰板,回道

    “禀中都护,智、信、仁、勇、严,此为将之五德是也。”

    “是啊。”冯都护点头,“现之世人,只道为将是以勇为先,却不知须得以智为首。”

    “联合参谋,就是为了方便集众人之智啊”

    他看向姜维,继续问道“将有五危,何谓五危”

    姜维再答

    “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拼命蛮干、贪生怕死、急躁易怒、看重名声、宠溺士卒,此皆为将大忌。

    冯都护再问

    “上党之失,魏延犯了何忌”

    这一问,终于让姜维沉默了一下,然后这才吐字道

    “必死,忿速”

    冯都护冷笑

    “尚有一忌,你不说,我来说,那便是廉洁。”

    如果不是他非要与自己一较高低,争这点名声,何致被郭循司马懿钻了空子

    “五忌犯了三忌,其败必矣,所以现在再急,也没有用。”

    这就是为什么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信息传递速度不够的情况下,对前线将领的能力要求很高。

    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况,要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否则的话,等消息传到后方去,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领军打仗这种事情,那是非常吃天赋的。

    并不是说你学会了布阵,学会了兵法,就能成为合格的将军。

    除了天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成为名将

    有。

    那就是配以绝大的运气既能有机会习得兵法,又能有无数的机会去纠错,从而不断成长。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际结合,正是这个道理。

    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几人能有这种机会,一次又一次地试错成长

    中低层的将士可能还好说,毕竟就算是在战乱时代,也有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战斗还能活下来的人这已经是绝大的运气了。

    但作为将领,能有几次机会率领大军去试错

    除非开挂,不仅仅是给自己开挂,还要给周围开挂。

    当然,为了兜底,最好再慧眼如炬,多娶几个贤内助。

    没有贤内助,贤外助也行。

    比如说某只土鳖。

    当然,某姓冯都护是不会承认的。

    只听得他看着姜维,意味深长地说道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此军之大患是也。”

    “如今上党战事,吾等未校之以计,未索其详情,安能轻举妄动”

    潼关是关中最重要的屏障,姜柳二人守在这里,在没有得到军令之前,不敢有丝毫动弹。

    这些时日以来,上党战事胶着,两人却只能在这里干等,心里自然不好受。

    此时听到中都护说出这番话,二人皆是悚然一惊,暗道惭愧

    “中都护所言极是,是吾等太过心急了。”

    魏文长贪功致成縻军,吾等却是不思其过,反欲步后尘,惭愧,惭愧。

    冯都护见此,有些倦意的脸上,这才露出些许满意的笑容。

    姜伯约敏于军事,但有时行事过于冒险,胜而不知退,败而不知守,故而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趁着这个机会,提醒一下他,若是能让他在头脑发热的时候,想起这个,也算是一件好事。

    只是满意之色很快一闪而过,继而便是心里的叹息。

    此时的自己,肩负举国兵事之重,再加上面对的又是司马懿,不宜轻易作出决策,倒也不是假话。

    以前独领一军,有丞相给自己兜底,自然少一些顾忌。

    可现在,自己就是所有人的底啊

    这般想着,嘴里对着姜维与柳隐说道

    “军中将士,闻战则喜,乃是好事。只是你们二人,乃是领军之人,不能和普通将士一样。”

    “你们要为底下将士的性命负责,每临战前,都要多想想。”

    姜维和柳隐又应道“中都护教诲的是。”

    “眼下战况如此,该发生的,早就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恐怕也已经发生了,不缺这点时间。”

    冯都护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

    “最迟不过两日,中都护府的参谋团就会到来,在参谋团推演战局,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我有时也会在场。”

    “你们二人,到时可以多提些建议,把自己掌握的消息,还有自己的想法,都说上一说,集思广益嘛”

    二人一听,顿时大喜,最开始那点失落早就不翼而飞

    “谨遵中都护令”

    “中都护请放心,末将下去以后,一定会好好准备。”

    中都护府,准确地说,是中都护首创的参谋团,是大汉军中的一个传说。

    听说里面有军中的将校,也有讲武堂出来的学生,甚至军中最基层的什长,都会时不时地冒出几个来。

    很神奇的地方。

    但是

    但是谁也不敢小瞧了里面的人。

    传闻中都护这些年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参谋团功不可没。

    但凡有人能进入参谋团历练,再从里面出来领兵的,前途都比别人要远大一些。

    毕竟跟在中都护身边,时不时受中都护指点,见识自然要更多一些。

    况且天天在中都护身边晃悠,又能经常向中都护提建议,真有能力的,中都护还能看漏了去

    所以久而久之,中都护身边的参谋团,就成了不少有志军伍的年青一代向往的历练之处。

    再后来,丞相去世,中都护就是大汉军中第一人。

    那中都护身后的参谋团,含金量就更大了。

    本还以为还有个魏延,能勉勉强强能和中都护掰一掰手腕。

    哪料到时至今日一看,得

    还掰个屁的手腕

    当年在先帝面前,信誓旦旦说贼兵敢十万前来,他就能尽吞之。

    这还没十万呢,上党就没了。

    魏大嘴子

    姜维和柳隐两人,肯定是有心要立足军中的。

    此时一听到可以与参谋团深入交流,如何不心动

    “知道你们二人心急,下去准备吧,有什么建议和想法,过两天都可以在参谋团里提出来。”

    冯都护挥了挥手,闭上了眼,毫不掩饰脸上的疲倦之意。

    姜维和柳隐二人会意,知道中都护一路赶来,需要休息,连忙起身退了出去。

    冯都护待室内没有了声息,才重新睁开眼,没有焦距地看向屋顶,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细君啊,在我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一切就都要靠你了啊”

    正如镇东将军先行一步,渡过大河,暂时稳定住河东人心一样。

    冯都护马不停蹄地一路狂奔,不管不顾地从草桥关跑到潼关,同样是为了先稳定住关中的人心。

    至于如何领军反击魏贼,至少也得先把前期工作准备好吧

    更何况他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需要统筹全局,所以要做的准备就更多了。

    比如魏军在函谷关的兵力,洛阳的兵力,河内的兵力,上党的兵力

    还有司马懿下一步的打算

    这些都是要弄清楚的。

    就算是弄不清楚,也要把敌人的情报摸得详细一些,尽可能地把对手的意图猜得更准确一些。

    同时还得有针对意外情况,做出不同的备案。

    时间,冯都护现在非常需要时间。

    所以镇东将军给他争取来的这点时间,非常珍贵。

    也幸亏后勤粮草事宜有蒋琬操心。

    冯都护相信,真正运转起来的大汉帝国,足以碾压司马懿先手所取得的前期优势。

    但冯都护所要重点考虑的是,大汉为此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他站起身来,走到地图面前,定定地看了一会,忍不住地伸出手指,轻轻地敲了敲洛阳。

    然后,又摊开手,一巴掌按在河东上。

    相比于冯都护的耐心,早早就退到高平关的魏昌,一边在关城南边构筑防线,防备司马师从高都紧追上来。

    一边又连连向高都和长子两边都派出斥侯,打探消息。

    直到有斥侯传来消息,说是长子方向,似有大汉人马退来,前军已经离高平不远时,魏昌吊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

    “走,快带我去看看。”

    南边的司马师似乎没有想到魏昌如此干脆利落地放弃了高都,一溜烟地跑到高平关。

    一口气没有喘上来,不得不在高都城喘呆了几日。

    由不得他不小心,毕竟这可是他第一次领军。

    而且司马懿只要求他能尽量拖延住魏延就成。

    吃不准汉军为什么突然撤退,没有太多领军经验的司马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没有探明汉军是不是在某个地方有伏兵之前,他自不可能直接就带兵追过来。

    这就给了魏昌一个时间差,让他可以暂时不用担心南边,带着护卫就向着北边疾驰而去。

    首先接上头的是工程营的人。

    没办法,得到魏延下令撤退的消息,王含立刻就护送着工程营人第一个向着高平关方向撤退。

    “王将军”

    “见过魏小将军。”

    看着工程营后方,还有延绵撤退下来的队伍,魏昌的心,终于彻底放松了下来。

    “王将军,我家大,嗯,那个,左骠骑将军他在哪可是在后面”

    魏昌一边踮起脚,一边问道。

    等了半天,也没有听到回应。

    魏昌这才觉得有些不对,他重新回过头,目光落到王含身上

    “王将军”,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