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82章 流放
    “姓氏名字”

    “姓冯,名传,字伯茂。”

    “何方人氏”

    “并州上党壶关。”

    冯传有些紧张地看着伏桉埋头写字的书曹。

    幸好,那书曹并没有问起他为何会发配来这里。

    虽然对方应该早就知道,或者料到。

    但冯传可不想当着这么多的人,说自己是谪戍之徒。

    对于冯传来说,这几乎就是一种侮辱。

    “有什么手艺没”

    冯传顿时就是一愣“手艺”

    “没有手艺”

    书曹抬起头,看向冯传,脸色认真,眼中并没有任何讥讽之色,看起来就是问了一个很平常的问题。

    但冯传仍是觉得一股热血冲上了脑门。

    虽然这一路风尘仆仆,但自己怎么看,也不像个手艺人吧

    “我不会手艺”

    还放不下身段的冯传,为了极力否认自己是手艺人,嗓门大了些,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知道自己莽撞了,他有些担心后怕地看书曹。

    书曹倒是面不改色,只是眼中多了一些古怪之色

    “不会手艺什么也不会”

    冯传胀红了脸。

    “识字不”

    冯传如蒙大赦,忙不迭的回答

    “会会会,这个会。”

    “都读过什么书”

    这一回,冯传的脸再次发烫,有些羞愧

    “只是粗通文墨,专研春秋、论语,但尚未精通。”

    这一回,轮到书曹脸皮一抽

    入他阿母的

    都专研了,还说自己是粗通文墨

    你们这些世家子弟,当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啊

    不过到了这里,恐怕你们就得自己去找烟火来食啰

    “家卷亲属呢都叫他们过来登记。”

    冯传大松了一口气,连忙转身,呼唤自己的阿母和两个亲阿妹。

    其实他还有一个妻室和一个儿子,不过儿子年纪太小,还没到三岁。

    所以他的妻室带着儿子,留在通邑。

    汉家天子曾特意下诏徙边者,凡未过五岁孩童及已过五十者老人,可暂留通邑。

    无论老幼,身边可再留一人照顾起居。

    不得不说,这一代刘氏皇帝,确实仁慈否则的话,按律,这些人被赶着上路,不知多少人要被扔在路边。

    书曹登记完,又递过来一张纸

    “拿好了,千万别丢了,这可是换取你们全家口粮的证明。”

    叮嘱完毕,又指了一个方向,“看到那牌子没跟着它走,拿着这张证明,去换你们的口粮和毯子。”

    冯传一听,虽然有些不可置信,但仍是下意识紧紧抓住那张证明,生怕被风吹走了。

    家里的一切,家业,田产,奴仆都已经被没籍。

    除了随身的衣物,最多也就是剩下点私人物件。

    本来还在担心到了这里,会不会被饿死。

    没想到官府居然还发放口粮。

    当真是出乎意料。

    虽然口粮并不多,是按人头发的,一袋糜子,一袋灰色的竽头粉。

    基本也就是够冯传一家吃一个月。

    每人还发了一张毯子。

    毯子很劣质,散发着有些刺鼻的味道,一看就知道是下脚料做的。

    若是换成以前,冯传一家估计看都不会看一眼。

    但现在,他们却是紧紧地抱着毯子不放手,仿佛是抱着珍贵的丝绸一般。

    这一路过来,夜里虽然有休息的地方,但多少个夜里,让他们都在奢望,要是有一件能在夜里裹着睡觉的衣物,那该有多好。

    衣和食都有了,连住的地方都有。

    冯传一家,分到了两个穹庐。

    每个穹庐里还有一个小煤炉当然,也可以烧牛羊粪。

    外加一个煮食用的陶罐,陶罐里放着一个木勺。

    “这些东西,都是官府提前借给你们的,以后是要折算成钱粮归还的。”

    带领他们过来的事曹,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里的情况,又告知了注意事项,最后叮嘱了这一句,就走了。

    看着比以前族中奴仆住处还不如的居住条件,冯传心里,不是嫌弃,更不是愤怒,竟是泛起一丝欣喜

    “终于有住的地方了。”

    自从获罪之后,从上党迁至通邑,再从通邑徙至九原。

    这一路风餐露宿,提心吊胆,受尽冷暖,甚至担心朝不保夕。

    哪知道到了这里,居然还能有吃有住,已经比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这些东西,不知以后要劳作多久才能归还。”

    冯母是一个四十余岁的妇人,怀里抱着毯子,面有忧虑之色。

    这天下,哪有白得的好处

    更别说他们乃是被流放之人。

    给得越多,以后怕是要收得越狠。

    冯传倒是看得开,但见他摇了摇头

    “阿母,现在想这些,又有何用”

    顿了一顿,又说道

    “以我们现在的情况,说是俎上鱼肉亦不为过,他们就算是明抢,我们亦是无力反抗。”

    “何须如此大费周折,又是借吃借住图个什么”

    而且以他们现在的状况,基本可算得上是一无所有,有什么值得对方下这般大的本来算计

    直接抢不是更好

    听到儿子这么说,冯母自然也反应过来,这倒也是

    “先休息吧,这一路过来,都没有能好好休息过。”

    反正已经到了这一步,想再多也没有用。

    更别说眼下的情况,比想象中的要好上不少。

    最小的那个阿妹看了一下那个小煤炉和陶罐,有些犹豫地问了一句

    “大兄,我们要不要再煮些糜子”

    虽说刚到的时候,官府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大碗热糜粥,以及一个的竽头粉做成的大馒头。

    要说肚子饿也不对,但总是还想着再多吃一口。

    冯传的目光也跟着落到小煤炉上,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

    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不行,久饿不可过食,否则容易积食胀腹裂肠。”

    虽然不是冯氏的嫡脉,但原本冯传的家中,好歹也是有些田产的。

    乱世时代,流民简直不要太多。

    大家族的佃民和田奴,是怎么来的

    可不就是在灾年荒年乱年的时候,好心收容那些无家可归,无饭可吃的可怜人这么来的

    这年头,哪一年风调雨顺了,政通人和了,没有流民了,那才叫怪事。

    所以冯传不止一次见过,那些饿极了的流民,看到吃的就管不住自己的嘴。

    庄上的人死命拉都没能拉住,最后生生把自己撑死的事情。

    而且这里的事曹,也不止一次地叮嘱,再饿也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则的话,容易出现问题。

    这一路过来,苦是苦,累是累,但要说挨饿,乃至饿到看到吃的就控制不住自己,倒也不至于。

    最多也就是吃得不太好。

    所以远远也没有到宁愿撑破肚皮也要继续吃的地步。

    更别说这些糜子和竽头粉,若是换成以前的冯氏

    冯传很是及时地掐断了自己的念头。

    自家大人已不在世,冯传知道,自己现在就是家顶梁柱。

    有些事情,他要负起责任来。

    与其老是想起以前如何,还不如多思以后如何。

    身心疲惫无比的冯传,在进入穹庐以后,直接把毯子往自己身上一裹,很快就酣声大作。

    第二天的时候,他是被穹庐外面说话声,以及不断飘进来烟雾弄醒的。

    “走水了”

    冯传一骨碌爬起来,不管不顾地就冲出去。

    一看,原来是母亲正带着小妹蹲在小煤炉前捣鼓着什么,弄得浓烟滚滚。

    “阿母,你们这是做什么”

    正撅着小屁股死命往小煤炉吹气的小妹听到声音,连忙转过头来

    “呀,阿兄你起来了”

    “嗯,”冯传应了一声,走近过去,“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做早食呢”

    小妹的脸上有几条小黑印,身上的衣服也是脏兮兮的,甚至好几处地方破了,还没有机会补上。

    乍一看上去,和乡野村姑没什么区别。

    冯传一家虽说不过冯氏庶出旁系,但在上党的时候,就算是在族里地位不高,衣食也是无忧。

    一向受到宠爱的小妹,何时吃过这个苦

    看到小妹这个模样,冯传就是一阵心疼。

    “三娘下半夜就饿醒了,愣是忍到天亮,这不,天一亮,我就想着起来做些早食。”

    冯母语气倒是温和,目光有些复杂地看着一子一女。

    冯伟一听,就更是心酸。

    以前冯氏风光的时候,这种糜子都上不了台面,时至今日,小妹竟是连这个都馋上了。

    “二娘呢”

    “她去那边打水了。”

    冯传脸色一变

    “阿母,我们人生地不熟,怎么让她一个人过去”

    “不远,放心好了。”

    冯母摇了摇头,指了一个方向,“这里就可以看到,而且那边有兵卒在巡视呢。”

    “对对对,他们还牵着好多犬”

    冯三娘不甘寂寞地插了一句,还有心感叹道,“这里的犬真多”

    虽然魏国一直称季汉为“蜀虏”“西贼”什么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季汉的军纪,在三国里是最好的。

    刘备时代不屠城,百姓扶老携幼跟随。

    丞相时代则是治军以明,赏罚有信。

    再加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自然就更不可能纵容底下人去劫掠百姓。

    至于到了冯某人掌军,国力越发雄厚,汉室三兴在望。

    根本不需要用洗城这类方法来激励士气。

    不但会败坏名声,还会败坏王师的正义性。

    军饷

    有的是

    甚至军功还可授田。

    更别说冯某人还不止一次表态,葛规冯随。

    依法治国,那就是国策。

    就算是上党豪右通贼资贼,牵连甚多,打击面大了些,但也是有凭有据。

    因为季汉依法治国的后面,还有一句,严法治国。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都通贼资贼危害大汉了,不认真查个清楚,真当这大汉律法,是由你们来解释的

    知不知道什么叫最终解释权

    知识解释权都莫得了,还想要律法解释权

    但不管怎么说,得益于丞相打下来的基础,大汉的官场风气,基本还是比较清正,务实。

    至于军中,同样是“军纪肃然”。

    对于东边的不少大族来说,汉军的出现,或许是代表着一种恐惧。

    但在远离中原的苍茫草原上,看到有汉军在巡视,反倒是让人安心。

    更别说冯传这批人,昨日才刚刚到达,官府还没有做出安排,还属于官府看管的犯人。

    谁吃了豹子胆敢在汉家官府头上动土

    特别是在九原都督府这种半军半屯的地方,还有兴汉会这种过江勐龙。

    别看冯传他们这些人在塞内是犯人,但到了塞外,那可就是珍贵的人力资源了。

    谁敢乱伸手,那就不是剁手剁脚的问题,而是直接剁脑袋

    果然,冯二娘很快提着装满水的陶罐回来了。

    因为力气小,身子有些摇晃。

    冯传一看,连忙上去接过手。

    “我们不能走得太远。”

    冯二娘吐了吐舌头,脸上湿漉漉的,干干净净,看起来是趁着这个机会在水边洗过脸了。

    她指了指那边,正是汉军巡逻过的地方

    “我们不能越过那条水流。”

    “嗯。”

    这个事情昨日事曹就已经提醒过他们了。

    “我打水的时候,想着水中央那里干净一些,谁料到正好有一队军伍路过,那狗可凶了,冲着我直叫唤,有一条还差点冲过来,幸好被人拉住了。”

    冯二娘有些后怕地拍了拍胸口。

    鬼知道汉国哪来这么多恶狗

    这一路过来,莫说是看护他们的军伍,就算是邮驿,也无一不是养着几条大狗看门警戒。

    “没事吧”

    听说女儿差点被狗咬了,一旁正在把陶罐放到小煤炉上的冯母,也是担心地问道。

    “没事没事。”

    冯二娘连忙回道,同时伸手入怀,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母亲

    “阿母,给”

    “这是什么”

    “肉饼子,那军伍的将校,看到我被恶狗吓到了,就送了我这么一个肉饼子,说是表示歉意。”

    肉饼子

    原本正在努力学习烧火的冯三娘,一下子就转过身来,直勾勾地盯着阿姐手里的那个布包。

    就连冯传,都是忍不住地咽了咽口水。

    多少日子没吃过肉了

    冯母有些不敢相信地接过来,摊开,一股油香味立刻扑鼻而来。

    “咕噜噜”

    也不知是咽口水还是肚子在叫唤,冯三娘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

    “那汉军将校,会如此好心”

    相比于冯氏三兄妹,冯母终究是见识多一些,想得也多一些。

    后汉军伍的名声,远不如前汉。

    前汉高帝入关中,秋毫无犯。

    后汉光武平天下,纵兵劫掠。

    前汉重军功,军中多是良家子,识荣辱,知国家。

    而后汉,特别是到了中后期,军中多是恶徒子。

    什么良家子

    连将官都不是真正的良家子,你指望兵卒是良家子

    至于到乱世开启后,兵卒之名,已是到了士鄙之如贼,民畏之如匪的地步。

    没办法,各路军阀都在屠城,纵兵劫掠那就是基操。

    名声能好得起来才怪。

    虽说季汉的军纪很好,但长久以来对兵卒的印象,觉得能不主动劫掠百姓的军伍,那就是极为难得了。

    居然还会主动给你送吃的

    还是这么香的肉饼

    经冯母这么一提醒,冯传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到二娘那张干干净净的脸上。

    好人家出来的女子,除非是容貌丑陋,否则就算是姿色平庸,气质也摆在这里。

    更别说冯二娘,容貌可算不上是平平无奇。

    这一路上蓬头垢面,从来没有现过真容。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忍不住地给自己清洗了一下,倒也没什么。

    坏就坏在被人看见了。

    冯传心里顿时就是“咯噔”一下。

    曹,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