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29章 讨价还价
    “照,见过尚书。”

    吴国驿馆,汉使所住的庭院里,风度翩翩的糜十一郎对着刚至建业,正等待孙权召见的宗预躬身行礼。

    年逾六十的宗预,看着正值盛年,最是有可为年纪的糜照,眼中流露出几分欣喜,又有几分羡慕。

    上前扶起糜十一郎,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这才赞叹道

    “忍辱屈身,投贼多年,一朝立功,如今又辗转江东,为国谋利,好哇大汉好儿郎”

    别看宗预年纪已大,但却是精神矍铄,特别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糜十一郎听得这番赞扬,在凶险之地久经考验的他,脸上竟是微微一热,同时有些许不好意思之色

    “宗公过奖了,惭愧,惭愧,实不敢当。”

    说起来,这个“忍辱屈身”,其实以当初天下之势,自己未必就真是存了这个心。

    倒是后面的“投贼”二字,倒是有可能是真的。

    说起来,还是多亏了兄长及时派人把自己拉了回来啊。

    说惭愧,那是真的惭愧。

    若不然,糜家一个降吴,一个投魏,就真的是完全成了大汉的笑柄。

    哪像现在,江湖上可以不知道糜弘亮是谁,但一听糜十一郎之名,谁不得肃然起敬

    宗预自是不知糜十一郎的心理变化,他只当对方是在谦虚,于是“啧”了一下

    “有甚惭愧有甚不敢当真要说惭愧,还是当由老夫我来说。”

    一边说着,一边引着糜十一郎坐下,又让随从倒了茶,这才颇为感叹地继续说道

    “想当年,先帝刚刚入主荆州,老夫我就已经附骥尾,距今已有三十余载矣”

    然后长叹了一口气,“这三十余载来,吾碌碌无功,白长了年岁,唉,比不过现在你们这些年青郎君啊”

    再看向糜十一郎,又换成了赞赏的语气“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是也”

    敢在夜里白刃夺茅津渡的糜十一郎,此时在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面前,像是个被长辈表扬的孩子,腼腆一笑。

    “宗公老当益壮,不惧年高,逾山越江,为国奔波,何来言不及我们这些后进之辈”

    宗预闻言,又是放声大笑,然后又故意放低了声音,对糜十一郎说道

    “老夫追随先帝时,先帝不过据半州数郡之地,后挟巴跨蜀,基业初成,世人皆以为乾坤复秩。”

    “谁料到荆州噩耗传来不久,又有夷陵之败”

    虽说大汉今非昔比,而且过去这么多年了,可是一回忆起季汉开国以来最黑暗的日子,宗预仍是唏嘘不已。

    “夷陵一战后,吴主求和,先帝许之,累遣使者前往吴地,然则,唉”

    说着,摇了摇头“汉吴两国,虽说是欲重新修好,但大汉当时接连败于吴人之手,国危邦险,有如倒悬。”

    “前来吴地的使者,要么是被吴主冷落,要么是为吴人所轻,却又偏偏不得不忍辱负重,以求两国和好。”

    说到这里,宗预站起身来,握紧拳头,哼声道

    “若非魏贼从北边紧紧相逼,那吴人,后面哪有那般容易给我们汉使好脸色看”

    糜照默然。

    夷陵一战后,他已是非懵懂孩童。

    那时的孙权,一边向先帝求和,一边又与魏国互通使者,仍是向魏国称臣。

    直至魏国出兵南下,魏吴两国结结实实打了一仗,这才迫使孙权断绝了与魏国的往来。

    可以想像得出,在此之前,虽说是吴人主动求和,但实则对方不过是打着首鼠两端的主意。

    而大汉使者明知吴人摇摆不定,别有打算,却又苦于国力衰弱,只能尽己之能,委屈求全。

    “知道老夫为何每次都喜欢主动请缨,担任使者前来吴国吗”

    说到这里,宗预原本低沉的声音,突然高亢起来

    “老夫就是闲的,想来吴国散散心,看看吴人现在的模样,再想想他们昔日的嘴脸哈哈哈”

    宗预说着说着,又大笑起来

    “我就是要看看他们羡慕嫉妒大汉,却又不得不陪着笑脸,有求于大汉的模样“

    “越是多看到他们这般模样,老夫的心情,就越是大好啊”

    “有道是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此话确是不欺老夫。”

    糜十一郎一听,身子一震

    差点就要脱口而出“宗公你也”

    不过话到嘴边,就变成了

    “宗公你可真是恩怨分明,看来也是个快意恩仇之人。”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世间皆如此。想那吴人,夺了荆州,让老夫有家不能回,难道老夫现在想看个笑话也不成”

    宗预乃是荆州人士

    宗预与糜照说了这么些话,重新落座,开始进入正题

    “行了,这话也说开了,老夫才刚至建业,糜郎君你就立刻寻上门来,想必定是有什么要事,且说说看”

    虽说这里是吴国的驿馆,但大汉作为吴国的盟国,汉使的身份,早就是今非昔比。

    居住之所,独立幽静,那是必然的。

    院内四周空旷,院外还有下人把守,倒也不怕吴人偷听了去。

    “宗公明鉴。”糜十一郎拱了拱手,放轻了声音,“宗公此次前来,可是为了雒阳之事”

    “嗯”

    宗预露出微微有些意外的神色。

    不过很快,他又恢复了正常。

    他此次前来建业,虽说没有宣扬,但也不是什么秘密。

    一想起兴汉会的传递消息的速度,他就释然了。

    而且糜郎君如此上赶着过来找自己,想必也是有要事与自己商量。

    于是宗预试探着问道

    “糜郎君既知老夫的目的,又久在建业,今日上门,可是有什么计策,欲在老夫见吴主之前说与老夫听”

    糜十一郎摇头“这个恐怕就要让宗公失望了,照没有。”

    “嗯”

    宗预再一次有些意外。

    糜十一郎神秘一笑

    “不过照可以告诉宗公一个好消息。”

    宗预立刻来了兴趣“哦什么好消息”

    “照在吴地这些时日,倒是认识了一些朋友,故而能打听到一点消息。”

    糜十一郎再次压低了声音,竖起三根手指头“三成,最多只要三成就够了。”

    “什么三”宗预话未说完,立刻就坐直了身子,“糜郎君此言当真”

    糜十一郎微微一笑

    “宗公,这等国家大事,又是受兄长所托,我岂敢拿来开玩笑”

    “好”

    宗预以拳击掌,忍不住地轻喝一声,脸上泛起喜色,又不得不与糜十一郎一样,压下了声音

    “不瞒糜郎君,老夫此次过来,陛下和大司马的意思,底线是五成。”

    “没想到,糜郎君居然还能再压少两成。”

    荆州五成关税,换一个托管雒阳的大义,亏不亏

    说亏也亏,说不亏也不亏。

    说亏,是因为这些钱明明都是大汉的。

    说不亏,是因为这些钱原本就是吴国的。

    拿吴国的钱,换个本是盟约里划给吴国的雒阳,换来大汉的全部收复旧都。

    至少对于阿斗,还有大部分朝臣来说,是不亏的。

    而且又不是说吴人就不用还钱了,大不了让他们多还些时日就是了。

    五成荆州关税,最多是让绞吴国脖子上的绳索松开一些,想要活命,还远远不够。

    但收复全部旧都,那可就是完成了先帝的一半遗志啊

    这对于大汉上下,是非常巨大的激励。

    大义之名,很重要。

    如果只用三成呢

    那就算是赚了。

    所以宗预这才如此高兴。

    兴奋过后,宗预又不放心地多问了一句

    “糜郎君,不是老夫信不过你,而是此事,事关重大,你那个朋友,可靠么”

    糜郎君理解地一笑

    “宗公,你是不知道现在吴国府库有多缺钱,这三成,吴人来说,就不少了。”

    说着,又伸出手指,在杯子里蘸了蘸茶水,在案几上写了一个数字。

    宗预一看,猛地瞪大了眼,连声线都提高了不少“这般多”

    糜十一郎笑而不语。

    宗预盯着案几上的数字,久久说不出话来。

    作为尚书,他的职责是协助尚书令,处理尚书台的事情。

    荆州关税,他倒也听说过,每年能从那里收上来不少钱。

    具体数目,都是由尚书令亲自过目。

    大汉这些年来,财政富裕,大伙的眼光也高。

    在宗预想来,这荆州的车船税,收得再多,也不可能能与大汉境内的赋税相比。

    没想到

    入他阿母的

    先帝在时,真要有这么一大笔钱,荆州的某些老乡,不说让他们卖身,至少可以让他们不把荆州卖给吴人。

    不对

    宗预狐疑抬起头,盯向糜十一郎,脱口而出地问道

    “你们兴汉会,究竟是在荆州干了多大的买卖”

    问完之后,他自觉失言,又摇了摇头

    “算了,这等事情,非老夫所能问。”

    然后又忍不住地吐槽了一句

    “皆说冯鬼王深谋远虑,老夫今日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虽然仅是见到了一角,但足以让他惊心不已。

    惊心过后,他忽然又笑出声来

    “但这些,可不就是老夫此行的底气”

    知道自己有了更大的底气,宗预在第二天见到孙权的时候,腰杆挺得笔直。

    递上国书后,开始讨论雒阳归属之事。

    但见宗预伸出一个手指头,大声道

    “一成”

    气得孙权差点就要拍案而起

    “宗公,我平素敬你重你,正是因为你的抗直。没想到今日之事,却是有失你平日为人之道。”

    “吴汉结盟,乃是你们汉国先主与先丞相所定,雒阳归我大吴,难道你们现在就要否认盟约吗”

    宗预惊讶道

    “陛下怎会出此言论外臣何时说过不认汉吴之盟”

    孙权阴沉着脸

    “既如此,那理当归属我大吴的雒阳,被你们汉国夺了去,难道你们就没有说法”

    宗预再次伸出一根手指头

    “陛下,外臣已经说过了啊,一成,这就是我们大汉的诚意和说法。”

    “不够”

    汉吴两国,互派使者,已是常事。

    使者最多的时候,不绝于道,车船相望。

    再加上这一次宗预过来,乃是为了雒阳之事,事先不宜大肆宣扬。

    而且商量雒阳城究竟值多少钱这种事情,估计孙权也是觉得拿出来公开讨论未免丢了面子。

    所以这一次召见,除了宗预,他只让校事中书吕壹在侧陪同。

    事关荆州财源,校事府最有发言权。

    孙权不悦,宗预同样是有些怫然

    “陛下,正是因为臣不喜虚伪,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所以今日才会站在这里,与陛下商讨雒阳之事。”

    “大汉现在虽欲取雒阳,但亦是逼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细作传来消息,魏贼知雒阳不可守,故而有焚城而逃之心。”

    “事发突然,我们自是不能视而不理,这才派兵前往,此乃变通之道。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贼子焚城逃走,让雒阳再遭一次难吧”

    “再说了,我们出兵前,不是派了我过来,与陛下商量善后之事么难道这还不足以表明诚意”

    孙权丝毫不为所动,只是沉声道

    “一成关税也叫诚意”

    宗预听到这个话,心里微微有些意外。

    这吴主不提雒阳之事,只是一味地说关税。

    莫不成,真如糜郎君所言,这吴国的府库,已经紧缺到这等地步

    心里这么想着,他的神色却是不变

    “那陛下打算要几何”

    孙权缓缓伸出一个巴掌“五成。”

    “陛下此话,才是没有诚意”宗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抗声道,“陛下既说我抗直,那我就实话实说了。”

    “雒阳乃大汉旧都,大汉是绝不会让贼子再行一次董卓之事故而我出来时,大汉就已经出兵了。”

    “以我大汉大司马之能,说不定此时已经拿下了雒阳,陛下不论愿不愿意接受,雒阳都会落入大汉手中。”

    “这雒阳,与其放在魏贼手里,还不如先让大汉暂管。若是陛下有朝一日能兵临雒阳城下,我大汉自会按盟约所定,把雒阳归还。”

    听到这里,孙权脸皮一抽。

    他又岂会不知道,汉国出兵雒阳,是铁了心要把雒阳收入囊中。

    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

    至于什么焚城而逃之类,不管真的也好,假的也罢,反正都是借口,他都懒得跟宗预争论。

    既然不能阻止,那就只能是尽量借此多从汉国那里拿些好处了。

    至于现在就考虑日后汉国会不会真的归还,还不如先考虑如何攻下合肥。

    “宗尚书,你也说了,雒阳按盟约,是归我大吴。而荆州关税,本来也当是归我大吴。”

    “你们用我大吴的关税,来买我大吴的城池,是不是有些过份”

    宗预一点也不给孙权面子

    “若是陛下已经把欠我大汉的钱粮马匹兵器铠甲归还,再说这个话,预就承认是过份了。”

    孙权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

    他的指甲,快要把手心的肉掐出血来了,这才勉强抑制住自己的情绪。

    如果不是因为欠你们汉国这些,我今日会坐在这里跟你讨论雒阳之事

    可是偏偏势不如人,又有求于人,如之奈何

    侍立在旁的吕壹一看双方这互不相让的架势,心里不由地暗叫糟糕。

    明明已经提前向糜郎君通过气了,只要汉国能让出三成,陛下就能应下来。

    可眼前是怎么回事

    莫不成是糜郎君没有提醒这汉国使者

    还是汉国是真的不愿意出更多

    一成,真的太少了。

    本章完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