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后继之君(第一更)
    “掌门!”



    “这是刚才咸阳少府送来的赏赐之物。”



    咸阳西城,儒家伏念近三年来的居住之所,也是儒家在咸阳的落脚地之一。



    作为秦国的都城所在,其内的兵士巡逻一直很严密,尤其是在燕国使者刺秦之后,更是上升了一个层次不止。



    明面上的咸阳守军,暗地里的罗网与军中密探,监视整个咸阳上下,不过,对于那些,儒家诸人并不在意。



    他们在咸阳之内,并没有什么出格之事,儒家八脉中,能够安稳在咸阳之内活动的,也是不多。



    院落之前,儒袍束冠,诸人相视一眼,迎向伏念,拱手一礼,同时一人单手指着身侧的大量财货之物。



    一大堆来至蜀中的云锦之物。



    一大堆精美的青铜器、玉器之物。



    一大堆财物。



    ……



    甚至于还有八位来至齐国进献的美人,各个身姿婀娜,风情而显,垂手立于一旁。



    “收下吧。”



    “作为儒家以后在咸阳的弟子所需。”



    伏念瞥了一眼,没有多言,点点头,摆手示意诸人。



    旋即,便是从不远处行来侍者,按照吩咐,将诸般赏赐归于库房,这些财货虽不少,但对于儒家来说,还不算太过耀眼。



    “掌门欲要何时离开咸阳?”



    燕国使者刺秦之后,掌门已经一个月没有入咸阳宫了,再加上天明公子下落不显,扶苏公子复归中央学宫。



    如斯,一切也就明朗了。



    咸阳宫内已经不需要掌门了,而掌门也不会继续留在咸阳的,离开齐鲁之地近三年,有些事情也该告一段落了。



    “七日之后吧。”



    一个月的缓冲时间,伏念早已经将诸般事情处理完毕,咸阳上下所需人手并不多,接下来的重要中心,当落在小圣贤庄。



    自己登位儒家掌门之位不久,被相召咸阳,儒家其余七脉相比很有动作,道家有语,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掌门入咸阳宫之后,有百家之人传来文书,其后便是走了。”



    “请掌门一观。”



    七日之后离开咸阳,诸人相视一眼,微微一笑,当初跟随掌门离开小圣贤庄,来到咸阳,如今终于可以回去了。



    不知道目下的小圣贤庄是一番什么模样。



    咸阳这是虽繁闹,可终究少了桑海之地的一丝清静。



    跟随在伏念身后,有一人近前,手中拿着一封纸质文书,其上封印着火泥,没有开封,从百家之人手中得来。



    “百家文书。”



    “他们的速度倒是挺快。”



    “你等觉得这封文书之内,有何言语?”



    伏念前进脚步未停,看着前方的正厅,随意而动,待在咸阳这里近三年,对于百家在这里的人手势力,自然有足够的认识。



    能够得知自己即将离开咸阳的消息,不算难事。



    “依我之见,怕是要准备让儒家插手燕国、魏国之事。”



    一位着深黄色锦袍的青年男子轻笑。



    结合目下诸夏的时事,并不难以猜测。



    百家之中,儒家的地位如何他们很清楚,现在燕国与魏国的局势,儒家自己也很清楚,正因为都清楚,才明了他们的来意。



    “怕是要准备让我等前往大梁城。”



    相较燕国之地,魏国之地更为重要。



    燕国,远离诸夏中原腹地,数百年来,燕国的声望在诸夏可有可无,与诸夏各国之间的利益纠缠也不大,是故,文书之中,当只有一个选择。



    魏国,占据诸夏核心中原之地,麾下之国土,尽皆平坦开阔,河流纵横其内,山脉不显,水利亨通,更为三晋之地最核心之国。



    果然魏国被秦国拿下,那么,秦国直接掌控中原之地,略有经营,便会国力十倍于先前,其势更为难挡。



    “或许还有可能让掌门临走之前,入咸阳宫游说秦王,以图兵戈之事稍缓。”



    那位手持文书的男子也是一眼,面上不住笑意而出。



    “冉声,你且一观吧。”



    伏念神色亦是有些轻松,微微转过头,看向那人。



    “是。”



    没有迟疑,数息之后,密信被打开,其内的白纸黑字清晰浮现在眼前,冉声细细一览,面上更是笑意弥漫。



    “哈哈哈。”



    “果如我等所言,百家之人听闻掌门要离开咸阳返回桑海,欲要在我等归途的魏国境内,设下迎风之厅,以礼接应我等。”



    “此外,没有多言。”



    冉声朗朗大笑,那些人倒是隐晦不少,尽管这般,其意也很是明朗了,就是……有些过于急切了。



    身侧其余人闻此,也是一笑。



    “近三年来,伏念入咸阳宫教导秦王诸子嗣,所得不少。”



    “可……对于秦王,仍旧没有真正论语,儒家之谋,鲜矣。”



    正厅之内,诸人就位,伏念居于上首木案之后,自有侍从近前斟倒茶水,看着那温玉茶盏内的毫叶沉默。



    伏念神情有些凝重。



    近三年的时间,所得甚少,甚至于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原本入秦的时候,所谋乃是一览秦王嬴政的心性,而后从教导的诸子中,选择一位颇合秦王政之心的子嗣侧重教导,将儒家之道理传授其身。



    可……数年来,伏念自认一没有看清秦王嬴政之心,二没有一览秦王嬴政所偏爱之子嗣,尤其是近年来风头不小的公子扶苏。



    此人之母,为郑夫人,不属于楚国、赵国这些大国的后裔,虽说扶苏自幼生长在华阳宫,由华阳祖太后与楚夫人抚养。



    那般因素也没有太明显,……固然,昌平君熊启对扶苏也很重视,根据数月来的教导,伏念己身很是欣赏扶苏。



    扶苏的性情中有着早年间得承于华阳宫的一丝女性温润之意,也不乏后来习练武道之后的坚毅,心性上佳,堪为儒家入世的最佳选择。



    而其余诸公子要么尚小,要么对儒家之道没有太大兴趣。



    数年来,咸阳之内,也有立下扶苏公子为王储的文书,终究没有任何波动传出,秦王之意很是明朗。



    而后宫之内,秦王最偏爱的丽夫人之子公子高,尚小……未来不可知,以秦王对丽夫人的宠爱,数年之后,怕是咸阳上下,又是一个崭新局面。



    诸子尽皆成长,也是另一个局面,感此,伏念叹息不已。



    “咸阳之内,扶苏公子后面支持的人不少,起码秦王现在没有王后,扶苏便是为长子,无论是国尉尉缭子,还是天宗玄清子,还是昌平君熊启,对扶苏都很看重。”



    “其余重臣如冯去疾、蒙恬等,也有这个心思,掌门,莫不秦王就看不到这一点?何况,早些立下王储,也更利于稳固国本。”



    冉声坐于一侧,距离伏念不远,闻掌门之语,也是陷入浅浅的沉思,他们的师长都是孟轲一脉的支柱之人。



    而他们将来也会是掌门的得力助手,与掌门入咸阳大局,也有参与,终于所得和之前所谋相差甚远。



    “立贤!”



    “立长!”



    “立嫡!”



    “秦国……秦王之心,难以揣度。”



    秦王无王后,自然也无嫡子。



    只有从立长与立贤中选择,若然秦王倾向于立长,那么,扶苏应为王储,而……咸阳之内,请立扶苏为太子的文书不少。



    秦王嬴政没有任何理会。



    难道是立贤?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性,今……麾下诸子尚未真正成长起来,而未来的秦国又非现在的秦国可比,果然有贤德出类拔萃之人。



    当为更好选择。



    但……那有很大的风险,大周八百年的社稷震荡,八层以上于此有关,立贤不立长,国政易动荡。



    贤德?



    这个标准可就太模糊,若然君王诸子都认为自己贤德如何?



    而立长不立贤,虽国政稳定,终究如何保证长子是真正的出类拔萃,乃至于超越往昔君王?秦王嬴政是一个骄傲的人。



    他不会允许将来的秦国弱小,后继之君必须……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