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六十五章 改制科举!【求全订】
    朱元璋心里美着,面上却是一声冷哼“发配海外殷州岂不是便宜了这帮叛逆”

    朱瀚连忙道“民间俗语,废物利用嘛,真杀了他们,太浪费了的”

    往日里听见这等话,这些文官们恐怕早就勃然大怒了,但此刻,说是如听纶音也不为过,就差疯狂点头了,对对对,我们都是废物,饶我们一条狗命吧

    此刻这些官员们心神失守,一些小心思几乎就写在脸上了,朱元璋差点儿没乐出来,表面上却做思考状,随即不情不愿的道“也罢,便宜他们了”

    “而后正式下旨“拟旨,侯方、黄九炎四贼之党羽,论罪当族诛,然则”

    “朕念上天好生之德,无论朝廷官员、江浙官员、亦或东山学院之学子,阖家通通免死,流放海外殷州,代大明教化当地土著,将功赎罪”

    旨意一下,顿时大殿上还跪着的官员们终于长舒一口气,好了,不用死了啊

    随即便是一个个感激涕零的山呼万岁

    “皇上仁德”

    “陛下千古名君”

    “罪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吵吵嚷嚷之间,尽数是对朱元璋的感谢谥美之词。

    朱瀚只觉得搞笑极了,当初朱元璋对这些人一個个封赏有加的时候,这帮人个个都是感觉应该的,趾高气昂。

    如今朱元璋把他们给流放到了美洲,却却一个个真心的感激涕零。

    简直荒诞到了极点。

    朱瀚越想越好笑,忍不住摇了摇脑袋,随即便是精神为之一振。

    如今这帮顽固派都走了,朝堂也算是为之一清,虽然剩下了大批的官位空缺,无人主政,但在朱瀚看来却是天大的好事。

    这几年,新科举其实也选拔了不少人才,在基层的锻炼也早就够了,奈何上进之门纷纷把持在顽固派手中。

    不少重要的官职,新制科举出来的人才,根本没机会。

    现在好了,终于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顽固派一扫而空,那些多年上进无门的年轻官员,随时可以补充这些空缺出来的位置。

    这也是朱瀚和朱元璋计划中的一部分。

    至于武官那就更高兴了的。

    这帮天天瞧不起自己的酸儒士,终于滚蛋了,以后再也不用听这些苍蝇嗡嗡叫了。

    至于这帮被流放官员自己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一句话总结,活着真好啊,全家都活着那就更好了

    反正,发配大批官员全家往美洲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大家都很满意,包括被发配的人也很满意,就是这么离谱

    但朱瀚又想起来一件事,这个手尾必须要收好

    就见他向前一步,大声对朱元璋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事不绝,请陛下圣裁”

    朱元璋也是一愣,之前和五七商量的时候,没这么一出啊。

    虽然心里犯嘀咕,但朱元璋还是接住了“何事”

    “孔氏一门,亦与此案有牵连,敢问陛下,该如何惩处”

    朱元璋、朱瀚兄弟伪造的儒家新学,糊弄糊弄别人可以。

    但是毕竟是假的东西。

    在正儿八经的孔家人面前破绽太多了,这一直是个隐患。

    再者此次浙江的东山学院事件,背后也有孔家的影子,朱瀚自然不可能放过他们。

    如今的大明思想界,孔学一门,曲阜孔家基本上已经不值一提了,就剩南孔还有点战斗力,刚好,这次一锅端,彻底扫清最后的隐患。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朱瀚什么意思。

    嘴上装模作样的呵斥道“如何惩处朕刚才不是下完旨意了嘛,阖家流放海外殷州,开化殷人土著,难道你还要为那些叛逆党羽求情吗”

    侯方这一门虽然跟南孔是亲戚,但要是准确的论起来,早就不在九族的范围之内了,中间倒也不是没有不可转圜的余地,但此刻朱元璋一句话,算是彻底把这事儿给定性了

    跪在最前面的宋濂本来还想为南孔求个情,但是听朱元璋这么一说,赶紧把嘴牢牢的闭了起来。

    旨意已下,毛骧顿时又威风了起来。

    一声呼喝,大批的锦衣卫进来,就把所有和侯方、张洪、刘福林、黄炎九四人相关联的官员,一个个都拖了出去,这次,犯官们无比的配合,没有一个大吵大闹的。

    随后,毛骧便匆匆退下,去江浙拿人去了。

    这一次江浙官员,外加东山学院的士子,可是一桩大活啊

    李善长、刘伯温、宋濂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各自在心中一声苦涩的叹息。

    自今日之后,孔门儒学,便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也不知道是祸是福

    至于浙江的士林、官场

    想到这里,三人心中更是苦涩。

    自从以后,浙江从官到民,就彻底的掌握在皇帝陛下和英王殿下的手中了,他们三人也再没脸称什么浙江士人之首了

    杭州,西湖之畔,栖霞岭,桃花盛开,一片香雪海

    今天,是所有浙江士人的大日子。

    在南孔的支持下,江浙督学侯方、杭州知府张洪、浙江布政使刘福林召集所有江浙一片的名宿大儒,成立了东山学院

    将由刘福林任学院山长,侯方、张洪任副山长。

    顿时整个江浙区域的士子们都沸腾了,一个个闻风而来,争先恐后的要来入学拜师

    自从朝廷科举改制之后,他们这些只会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的学子们,就彻底傻了眼。

    自己学的不考,朝廷考的不会,这科举还考个屁啊

    故而一个个只能呆在家中,骂朝廷胡闹,骂主张科举改制的朱瀚蛊惑圣听,除此之外,却是什么都做不了。

    没办法,这么多学子,没有一个够分量的带头的啊

    现在好了,江浙督学、杭州知府、浙江布政使这三位大佬要替自己等人出头了,这会儿不表忠心,还等到啥时候

    最关键的是,他们也听说了,这三位大佬有意向搞自己的“小科举”

    也就是说,只要自己能入东山学院,三位大人可就是自己的座师了,即便不能把自己往朝廷里塞,但是在这三位的运作下,在江浙地方一代做个官什么的,也不是没可能啊

    这简直就是朝廷改了科举之后,这三位大人为学子们,开了一扇窗啊

    这年头,谁的脑子也不比谁的笨,弄清楚这一点之后,从三天前开始,来栖霞岭的学子就有一千多人了,今天更是到了三千之巨。

    这般大的动静,附近不少的富商、地主,都被吸引过来了。

    但得知三位大官在这里举行集会时,更是大喜,这可是难得的拉关系的机会啊,一时间,不少富商更是呼朋唤友而来,粗粗一算,人数也近乎四千了。

    集会的最里面,是一座高台,高台上侯方三人也没穿官服,只是峨冠博带,做名士打扮,席地坐在草席上。

    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多是年轻的士子们,三人满意至极。

    刘福林欣慰的捋着颔下黑须“好,好啊这些都是儒学的种子啊,孔门还是有希望的”

    侯方亦是笑容满脸,随即又是冷笑连连“英王包藏祸心,昏君宠信奸王,他们以为改了科举,就能断我圣学传统,呸简直是痴心妄想”

    “哎,侯兄且消消气”

    张洪气定神闲的给两人倒了一杯热茶,这才悠然道“自古以来,从来都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便是前元蛮夷,不也是开了好几次科举吗,要是多开几次科举,怎么会闹起红巾军”

    说到这里,三人都有些恍惚。

    前元统治中华时,其实真是这些士大夫的黄金时代。

    这些蛮夷不懂治国,便把所有的民生权力,都下放给了读书人,只要按时交粮交税,再贿赂贿赂当朝权贵

    这些蒙古人,才不管你在地方干了些什么呢

    结果朱皇帝赶走了蒙古人,看起来是光复中华了,但对这些地方的士人阶层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

    尝过了权力的滋味,谁还愿意再交出去

    尤其是如今皇帝和英王居然在科举上动手脚,这可是要断士人的根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来心情很好的三人,因为想到这件事,顿时被坏了心情。

    张洪晃了晃脑袋,就将这些杂念散去,安慰其他两人道“放心吧治天下,没有我们这些圣学子弟的人是不行的”

    说到此处,张洪脸上又露出不屑之色“皇帝与英王兄弟二人,乃是泥腿子、放牛娃出身,哪里知道朝廷、官场与治天下之间的弯弯绕绕”

    “待得他们吃了亏,自然会把咱们这些钻研四书五经的圣人子弟,再次恭恭敬敬的请回朝堂之上”

    闻得此言,刘福林与侯方纷纷点头“正是此理”

    这三人说的话,若是传扬出去,都是大逆不道之言。

    但他们内心本就对朱元璋、朱瀚二人的出身鄙夷不屑,再加上对科举改制,几乎断了他们这个阶层的宦途,因此,在平时谈话的时候,就愈发的不在意什么尊重与否了的。

    忽然刘福林问了侯方一句“南孔那边今天来人了吗”

    这话不提还好,一提侯方脸色便不大好看,只是略微脸带讥讽的道“孔明德书信与我,说什么最近朝廷对南孔不满之意愈盛,故而今日就不来了”

    说到这里,侯方再也不掩饰心中的怒火“我也不知道他怕个什么,朝廷管天管地,难道还能管他出门散心吗”

    “咱们组建书院弄起来了,他倒是不露头了,这叫什么事”

    侯方大为恼火,这分明就是在扇自己这个亲戚的脸嘛

    望着侯方不加掩饰的表达着不满,刘福林和张洪两人无奈地对视一眼。

    孔明德这事儿确实做的不地道,但是其中的难处,这两人心中也知道。

    北孔已经是被朱皇帝打上汉奸的罪名了,朝廷对南孔也没报多少善意,从这个角度来看,南孔在明面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也确实没问题。

    说话的功夫,人已经来的差不多了,三人对视一眼,缓缓从高台上站起身来。

    台下众人,知道这是三位大员准备讲话了,霎时间安静下来。

    三人中,以刘福林官位最高,故而这会儿代表三人讲话,他也是当仁不让。

    就见刘福林把手一拱,朗声道“诸位学子,老夫与江浙督学侯方侯大人、杭州知府张洪张大人,受南孔孔明德之托,特与此西子湖畔,栖息岭上,建此东山学院”

    “蒙诸位学子抬爱,前来捧场,老夫与侯大人、张大人,感激涕零”

    站在后面的侯方满意的笑了,刘福林讲话时候把孔明德扯进来,也是侯方的主意。

    刘福林话音刚落,台下便有各种各样的应和声。

    “刘大人严重了,这是为我浙江士子造福了,我等岂能不来”

    “三位大人得高望重,提携儒门后进,我等感激不尽啊”

    “当今妖人,祸乱圣人道统,正需三位大人这样的宿老,拨乱反正”

    “皇帝陛下为奸王蛊惑,擅改科举,老大人建东山学院护卫儒门道统,功德无量啊”

    “呸,什么奸王蛊惑,分明是那昏君倒行逆施,与奸王联手祸乱圣人之学”

    这底下的学子们,应和着应和着,就开始愤恨抱怨起来,说话也是越来越激烈。

    整个屋子里全都是自己人,他们也就放肆起来。

    高台上,三人不动声色的对了一下眼神,各自露出了满意之色

    不错,就是要这样,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出这些士子对朝廷的恨,才能将他们团结在一起。

    就见侯方向前一步“诸位,请暂熄义愤朝廷之制,自有其道理,我等不该如此非议,更不该对圣上不敬”

    此话一出,顿时不少学子为之变色,正要出言质问,侯方又紧接着出言道“然则,朝廷之制我们不论,但是圣人之道,我们却不可不捍卫”

    “我等成立东山学院,聚集江浙学子士人,绝非是为了对抗朝廷,而是为了保留圣学的读书种子”

    “科举改制,在我等看来当然是祸乱了圣人道统,奈何陛下不听劝谏,我等为臣子者不可非议,但亦不能坐以待毙”

    “东山学院,便是我们的应对方式之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